原群:十闲、十养、十玩 休闲旅游要“三十而立”
时间:2015-01-26 浏览:1891次
休闲所代表的就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,这种需求不违背人之常理,不扭曲人之本性,是人皆趋之的一种生活状态,或是人的精神所想要达到的一种境界。一动一静、一行一居、一累一闲之间,可达到那种闲适、达观、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,处于一种摆脱羁绊的身心、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。
《说文解字》中的“休”是“息止也”。亚里士多德说:休闲是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。马克思也给出了休闲的两层含义:一是娱乐和休息;二是发展智力,在精神上掌握自由。我个人将对休闲旅游的理解概括为“三十而立”,即十闲、十养、十玩。
“十闲”:得闲空,当闲人,交闲友,说闲话,去闲逛,散闲心,花闲钱,吃闲饭,办闲事,养闲情。
“十养”:青山养仁,绿水养智,风景养眼,生态养生,文化养神,宗教养性,气候养颜,学习养心,美食养胃,生活养情。
“十玩”:研究玩的学问,开发玩的项目,满足玩的需求,增加玩的乐趣,培育玩的氛围,追求玩的艺术,丰富玩的功能,创新玩的特色,延长玩的时间,创造玩的财富。
休闲是一个大概念,旅游是休闲的一种方式,当异地休闲变为生活化旅游,人们有钱、有闲、有求时,休闲化旅游就成为一种生活常态。
一、有求:休闲旅游正好适应人的需求
随着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,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,人们普遍承受较大工作压力,亚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,科学处理工作与生活节奏,确保身心健康与生活幸福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。
休闲旅游正好适应了这一需求。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,人的需求可以分为5个层次,由下至上分别为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归属和爱的需求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。人的需求总是由下而上逐步得到满足的。
比较而言,旅游成了居民满足高层次需求更好的选择:一方面,旅游消费行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。另一方面,旅游可以让人更多、更好地了解世界、增长知识、开阔视野,这也满足了人们自我实现的需求。这种需求反映在旅游规模上,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与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。预计到2020年,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,将实现人均出游率4.5次。这是一个60亿人次、5万亿人民币的巨大消费市场,难怪各国对中国旅游客源市场馋涎欲滴。
二、有钱:中国具备休闲消费的经济保障
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律,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,观光游剧增;达到2000美元时,休闲游骤升;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,旅游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,度假游渐旺,每个家庭平均每年可以外出度假两次;当人均GDP到达6000美金以上,这个国家就将进入休闲时代。
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2013年,我国人均GDP已达到6700美元,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。2014年,中国出境游人次已经破亿,预计人均消费在1400美元左右;全国旅游人数36.3亿,旅游收入有望突破3.3万亿元。“有钱了,就任性”,任性,就去旅游吧!中国旅游休闲时代已经来临。
三、有闲:休闲是国民的一种权利
这是个大问题,不可否认,我国现在发展休闲旅游还存在着很多制约。如政府公共服务不到位、国民休闲意识不强、旅游产品结构和产品体系不足、集中性的节假制度不合理、休闲度假市场不完善,等等。
但是,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旅游的关注点已经从原来的“中国旅游”目的地逐渐转向了“中国旅游者”市场,国家旅游发展政策也在迅速调整,特别是去年以来,设立“旅游日”,实施《旅游法》,推出《国民旅游休闲纲要》,下发《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持续推动《职工带薪休假制度》的落实,这些政策法规以人为本,明确了国民的休闲权利,适应了休闲时代的大众需求,保障了国民旅游休闲时间,倡导了“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”的理念,标志着由国家主导的国民旅游休闲正式启动,旅游业服务“核心主体”从“游客”转向全体“国民”,13亿人口开始跨入全民休闲时代,选择健康、积极的休闲消费和生活方式。
《诗经》说“泳之游之”,《史记》说“优哉游哉”,一语道破旅游的本质。其实,旅游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,每一个要素都是生活的一部分,旅游本身就是一种生活,现阶段的旅游生活化只不过是还原了旅游的本义。
时下,中国开始步入国内旅游、出境旅游与入境旅游三大市场共同发展的新常态,旅游发展促进经济与改善民生双重功能的新常态,旅游发展兼顾经济、社会、环境效益的新常态,而这种新常态无一不是基于旅游生活化之上的。
旅游从“陌生词语”到“生活元素”,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了变化,旅游成了“享受世界”的历程,只要条件具备,旅游消费必将像其他消费一样,呈现出经济新常态所表现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,个性化、多样化旅游终将成为主流,旅游生活化常态会更加丰富多彩。(来源:凤凰旅游网)